
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芊
10月15日,首批基金三季報陸續出爐。
從整體情況看,不同類型產品在三季度均展現出各自的特色。權益類產品借助人工智能等高景氣賽道斬獲不錯的收益,同時也迎來了規模的穩步增長;債券類產品則在市場波動與利率曲線變化中調整策略,力求在分化格局中穩健前行。
華富中證人工智能產業ETF是今年首個披露三季報的產品。截至10月14日,該ETF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為69.31%,遠超同期被動指數型基金的25.35%和滬深300的15.35%。從規模上來講,該ETF的規模為80.79億元,相較年中實現了翻倍增長。
從持倉情況來看,三季度末該ETF對中科曙光、寒武紀-U、瀾起科技、浪潮信息、??低暤葌€股的配置倉位顯著提升。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在三季度內悉數上漲,其中新易盛、寒武紀-U、中際旭創、和而泰、協創數據等個股漲幅均超100%,產業的高景氣度已經在資本市場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對于今年三季度的行情,基金經理表示,2025年三季度,市場展現出鮮明的“產業驅動型”牛市格局,整體風格或正從過去持續數年的價值偏好逐步切換至成長主導。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TMT(科技、媒體和通信)板塊,以及伴隨出海業務拓展而景氣回升的創新藥行業,均實現了業績逐步兌現與景氣度攀升,推動資本市場走出成長風格引領的行情。
對于四季度,基金經理認為,人工智能產業仍具備較高的配置價值。作為一個景氣逐步落地、業績持續釋放的戰略性科技產業,前期的漲幅并不構成制約因素,只要產業景氣趨勢與公司盈利增長得以延續,估值就有望被持續消化。
與權益類產品的高彈性不同,債券類產品則在三季度體現出更為均衡和分散化的配置思路。
西藏東財穩健配置六個月持有FOF也發布了三季報。作為一只偏債混合型FOF,該基金截至9月30日的規模為1.91億元,相較二季度末的0.2億元顯著增長。從持倉情況看,東財瑞利A、中歐純債E、格林中短債A、華安安浦C相較上期倉位提升較多。
在具體操作上,波動性資產部分,該FOF綜合配置了國內權益、港股、美股、黃金,并階段性參與白銀投資,力爭實現多元化分散化。債券資產部分,則以國內債券為主,適度參與美債和可轉債。
基金經理指出,三季度股市持續上漲,而債市方面則明顯承壓,尤其是純債,利率債表現弱于信用債,轉債則受益于股市整體表現較好。從指數層面看,中債總財富指數下跌0.97%,中債銀行間國債財富指數下跌1.19%,中債企業債總財富指數上漲0.10%,中證轉債指數上漲9.44%。
中銀上海清算所0-5年農發行基金也第一時間發布了三季報。作為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該基金的債券資產占比為99.88%,其中金融債占比100%,截至9月30日的規模為79.01億元。
在復盤三季度行情時,該基金的基金經理表示,三季度債市整體下跌,從結構上看,信用債相對表現更好。隨著外部環境逐漸明朗,資本市場風險偏好逐步提升,投資者更加關注全球新一輪科技變革以及國內產業結構性修復升級。政策層面,從二季度的應對外部沖擊到更多關注擴大內需、科技創新以及治理企業無序競爭。在此背景下,股票市場明顯上漲,而債券市場收益率則以上行為主。受整體資金面相對寬松影響,中短期限債券收益率上行幅度更低,期限利差持續走闊。在此過程中,中銀上海清算所0-5年農發行基金維持了中等期限利率債配置,重視中短端套息策略價值,力圖在利率波動中獲取相對穩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