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明。資料圖
中信證券FICC組 明明 周昀鋒
今年9月,我國出口同比增長8.3%、進口同比增長7.4%,均超出預期。具體來看,出口方面我國對歐盟、東盟和拉丁美洲等市場出口保持雙位數同比高增,有效對沖美國關稅政策影響,成為9月整體出口的重要支撐。商品維度,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半導體產業鏈、汽車和船舶為代表的交運設備產業鏈等相關商品出口維持較好表現。
進口方面,9月制造業PMI季節性回升,景氣情況較8月小幅改善。基本面的邊際變化為進口形成支撐,鐵礦砂及其精礦、原油、銅礦砂及其精礦等大宗商品進口數量同比增長。此外,集成電路進口繼續保持量價齊升態勢,數量同比增長8.9%、金額同比增長9.8%。
總量層面,在全球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我國前三季度出口維持較強韌性。今年以來,美國政府推出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在全球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外貿企業持續開拓新興市場外需等支撐我國前三季度出口實現7.1%的同比增速。
貿易伙伴方面,歐洲、東盟、拉丁美洲、非洲等市場成為我國出口維持韌性的關鍵。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對歐盟的出口保持高增,今年前九個月對歐盟出口同比增長8.2%,其中對德國、法國和意大利出口分別增長10.5%、7.5%和8.9%。此外,新興市場方面,今年以來,東盟、拉丁美洲、非洲成為我國出口韌性的重要支撐,前三季度我國對東盟、拉丁美洲、非洲出口分別同比增長14.7%、6.9%和28.3%。此外,根據海關總署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對RCEP成員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同比分別增長9.9%和11.4%。
貿易商品方面,重點出口商品中,半導體產業鏈、交運設備產業鏈、機械設備等相關商品出口維持較好表現。盡管去年同期存在高基數影響,但較強的行業競爭力支撐我國汽車、船舶出口繼續維持較高增速,機電產品作為我國主要的出口商品,今年前9個月同比增長8.6%,為整體出口提供強支撐。其中,集成電路出口同比增長超過20%、通用機械設備商品的出口同比增速超8%。
當前我國貿易多元化格局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新興市場與我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愈發緊密。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來自單一市場的沖擊,有助于提高出口增長的韌性。
從我國出口份額視角來看,趨勢上,新興市場份額持續攀升,東盟和拉丁美洲占我國出口的份額分別提升至約17%和約8%。值得注意的是,拆解歐盟的進口份額結構變化,可以發現中國在歐盟進口結構的地位則相對穩定,2022年以來中國在歐盟進口的份額基本維持在21%左右水平小幅波動。
我國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中高端制造商品的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帶動出口實現高增的同時有望增強出口韌性。近年來,我國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動能強勁,產品競爭力持續提升。2024年全年,我國半導體產業鏈、交運設備、機械、家電等商品出口實現高增。出口結構方面,對比2019年和2023年,去年我國紡織原料及制品、雜項制品等商品在總出口的占比份額持續下降,而以交運設備為代表的中高端制造商品出口份額持續提升,顯示出我國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的趨勢。
展望2026年,根據WTO最新發布的《全球貿易展望與統計》,其將2026年全球貨物貿易增長預期大幅下調至0.5%。基于此,我們認為我國明年的外貿形勢將是挑戰與結構性亮點并存。主要挑戰來自美國關稅政策、以及全球貿易政策仍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與此同時,我國貿易伙伴結構在2025年實現了進一步的多元化發展,東盟和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需求穩步增長、以及我國與歐盟之間相對穩定的雙邊經貿關系,均是當下全球貿易環境高度不確定性下我國出口韌性的重要支撐。同時部分產業鏈的全球競爭力也在提升,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動能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