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多地宣布將從今秋起試行中小學春秋假,不少地方將春秋假安排在11月,為期3天,連上周末,中小學生可“喜提”5天小長假。在此背景之下,近期有不少家長咨詢秋假相關產品,同時,去哪兒旅行數據顯示,11月12日至16日期間,寧波出發的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2.18倍;11月12日至16日期間,佛山出發的機票比去年同期增長2.76倍,最熱門的10個目的地依次是北京、杭州、上海、舟山、溫州、成都、阜陽、寧波、青島和蕪湖,其中去往北京的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1.9倍。
中小學生“喜提”5天小長假,便催生機票預訂量迅猛增長,不失為一個積極信號。今年9月16日,商務部等9部門對外發布了《關于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條舉措。其中,第十三條指出:優化學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在放假總天數和教學時間總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氣候條件、生產安排、職工帶薪休假制度落實等因素,科學調整每學年的教學和放假時間,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相應縮短寒暑假時間,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務消費時間。
由此可見,多地探索實施及鼓勵研究探索春秋假,目的就是為國內旅游市場注入新活力。
目前我國旅游行業發展已經擺脫了供給不足的狀態,但面臨旅游出行過度集中、消費者體驗差,淡季需求又嚴重不足的現狀。多地推行春秋假,恰恰可以緩解這一情況。對于消費者而言,11月是旅游的傳統淡季,無論是機票價格還是酒店價格相較“十一”旺季均下降三成以上,旅游人數相對較少、旅游體驗也大大提升,是錯峰旅游的較好選擇。同時,11月中旬也是南方省份賞秋的最佳時間,無論是本地游、省內游還是跨省游均有非常豐富的旅游體驗。
對于旅游商家來說,在公商務出行人數下降的背景下,親子游是很好的補充。據測算,一張兒童票能夠帶動1—2張成人票的消費。在今年國慶中秋假期,一張兒童票甚至能帶動3—4張成人票的購買,有效拉動了全家游、攜老游的預訂。
當然,再積極的信號終將只是個信號,要真正實現為國內旅游市場注入新活力,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去做更多更實更細的工作,包括政策繼續發力推動文旅產業與教育需求的更深層次結合,提升家庭和學校對假期教育價值的日益重視等。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