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當前資本市場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挑戰,如何借助專業投研力量優化資產配置,成為投資者迫切關注的核心命題。與此同時,中國公募基金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的深刻生態變革,基金經理隊伍的迭代更新與投研體系的深度重塑,為市場注入全新活力。
在行業變革與市場波動交織之際,券商中國推出《基金經理周周看》欄目,以“撥云穿霧”的專業視角錨定產業趨勢研判。欄目將通過深度對話優秀基金經理群體,系統解構其投資框架的底層邏輯與市場前瞻思維,構建連接產業變革與資產配置的專業橋梁,為投資者提供兼具行業深度與市場時效性的價值參考。
本期《基金經理周周看》欄目中,泉果基金董事總經理、基金經理趙詣表示,隨著市場化出清疊加“反內卷”政策,新能源板塊在供給端開始出現積極變化,加上各環節價格和盈利都處于低位,供需逆轉開啟。鋰電池產業鏈正站在一個“量價齊升”的新起點上。興證全球基金量化投資老將田大偉認為,無論機構還是個人投資者對這類風險收益特征明晰的產品仍有需求,仍屬“藍海”,在田大偉看來這是一片“可為”之地。國金基金量化投資中心總經理姚加紅指出,震蕩市中投資者易陷情緒化交易,而量化投資憑借嚴格紀律性規避人性干擾確保策略精準執行,并通過分散化組合有效管控非系統性風險。
泉果基金趙詣:“困境反轉”開啟,鋰電池步入量價齊升新階段

在經歷近4年深度調整后,新能源板塊在今年下半年顯現企穩回升跡象。Wind數據顯示,自下半年以來(截至10月16日),中證新能源指數累計漲幅達43%,其中9月鋰電池指數單月上漲17.12%,新能源汽車指數上漲16.22%,顯著跑贏同期僅上漲2.59%的滬深300指數,板塊熱度回升明顯。這一波強勢反彈,究竟是超跌后的短暫修復,還是新一輪上行周期的啟動信號?
泉果基金董事總經理、基金經理趙詣在接受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時表示出對整個行業未來的樂觀預期。他指出,隨著市場化出清疊加“反內卷”政策,新能源板塊在供給端開始出現積極變化,加上各環節價格和盈利都處于低位,供需逆轉開啟。鋰電池產業鏈正站在一個“量價齊升”的新起點上。三季度趙詣加倉了中游鋰電材料公司,后續重點關注鋰電產業鏈,亦看好固態電池前景。
新能源板塊迎“供需逆轉”
談及當前新能源板塊的整體態勢,趙詣用“積極變化”和“困境反轉”來概括。他認為,經過前幾年的深度下跌,板塊的核心矛盾已經轉移。“當前新能源板塊各環節的價格和盈利都處于歷史低位,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更重要的是,市場化的出清機制疊加‘反內卷’的政策導向,正在讓供給端發生積極變化。”
可以看到的是,目前電池產業鏈各環節已出現漲價跡象,預示著行業供需經過近4年的調整,開始出現逆轉。
產業趨勢方面,趙詣從需求側分析指出,鋰電的需求一直都比較旺盛,過去投資可能過于聚焦新能源汽車的增速,而事實上鋰電的應用場景在不斷拓展,電動船舶、機器人、低空經濟、儲能、環衛車輛、重卡等多元化需求共同支撐行業保持年化20%至30%的復合增長;就供給端而言,過往行業的癥結在于過度擴張導致價格承壓,但從2024年起行業供需缺口開始逐步收斂,他預判明年將會供不應求,開啟持續性的漲價周期。
趙詣認為,新能源板塊特別是鋰電池產業鏈,正站在一個“量價齊升”的新起點上。“當供需出現錯配時,板塊就存在‘量價齊升’的內在邏輯。而且,在如此多元的需求驅動下,鋰電的價格彈性空間可能會比市場預期的更大。”
固態電池尚未規模化生產
在宏觀趨勢之下,趙詣對產業鏈的微觀脈動同樣有著敏銳地捕捉。“我們在7月底至8月中旬密集走訪了鋰電中游材料、電池等環節的企業,發現龍頭企業普遍已經滿產。”趙詣說:“在行業需求持續高增的情況下,明年供給開始趨緊甚至供不應求,出海公司的海外基地也在關稅稅率明確后開始批量交付。”
根據三季報披露,趙詣所管理的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加倉了中游鋰電材料公司,為組合提供了較大的正收益。他強調結構上會重點關注六氟、隔膜等明年相對明確供需偏緊,未來擴產周期長的環節,雖然本輪鋰電材料價格彈性或不及上一輪陡峭,但“量價齊升”周期會更健康、更持久。
作為下一代鋰電池的核心技術方向,固態電池憑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與長循環壽命等優勢,被廣泛視為新能源產業的“未來電池”。近期,我國科學家在全固態金屬鋰電池領域取得關鍵性突破——成功攻克了長期制約其發展的“卡脖子”技術難題,推動固態電池性能實現跨越式升級。此前,100公斤容量的傳統全固態電池最多支持約500公里續航,而此次技術突破后,其續航能力有望突破1000公里的行業天花板,能量密度與綜合性能顯著提升,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趙詣指出,由于固態電池尚未實現規模化生產,且鋰價持續低迷,這使得其在產業鏈配套和成本效益上不具備商業競爭力。鑒于此,其發展路徑更可能是在局部領域率先突破,當前階段應以重點觀察為主。
“兩端配置”投資策略
在紛繁復雜的市場環境中,保持清晰的投資框架是穿越周期的基石。趙詣將自己的方法論總結為:始終堅持以公司基本面和行業競爭格局為核心選股要素,深耕高端制造和科技,選擇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優秀公司,并伴隨其一起成長。在保持投資風格穩定的同時,持續通過深度研究對組合進行結構優化和標的拓展。
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目前的組合持倉,主要聚焦于新能源、電子、機械、軍工等高端制造領域,并輔以港股互聯網龍頭公司,整體構建出“兩端配置”的均衡框架:一端著眼于科技AI為代表的成長主線;另一端則布局處于“困境反轉”階段的行業,如新能源與軍工,力求在景氣復蘇中捕捉估值修復與盈利提升的雙重機會。
在AI相關布局中,趙詣認為要圍繞三條線索進行配置:第一是效率提升型互聯網龍頭;第二是新應用場景驅動型公司;第三是算力及云服務公司。在軍工方面,他則指出,行業訂單進入上行期疊加軍貿出口需求抬升,將形成國內需求恢復與海外需求上行雙輪驅動的局面。而隨著裝備經歷機械化到信息化,再到如今的智能化,整體的供應格局也將發生變化,需精選具備競爭壁壘的個股。
興證全球基金田大偉:以量化之力解鎖中盤成長股,鍛造“穩定超額收益”生命力

嚴控風險、收益特征明確的指數增強產品正在成為市場新寵。
興證全球基金近日宣布,將發行興證全球中證500指數增強基金,在指數增強產品線上再落一子。據了解,該產品將由15年量化投資老將田大偉管理,旨在借助多因子量化選股和投資組合優化等方法,在中證500指數基礎上追求超額收益。在田大偉看來,指數增強產品其風險收益特征明確,在此基礎上能夠創造穩定的超額收益是此類產品的生命力。
解鎖中盤成長股投資價值
興證全球基金此次布局中證500指增產品源于對市場需求的洞察。據Wind數據,截至2024年底公募基金發行指數增強產品295只,總規模2127.6億元,均創歷史新高,但無論機構還是個人投資者對這類風險收益特征明晰的產品仍有需求,仍屬“藍海”,在田大偉看來這是一片“可為”之地。
中證500指數作為A股中盤股的代表,其投資價值顯著。數據顯示,自2004年12月31日基日至2025年8月31日,中證500指數累計上漲604.39%,年化回報達10.21%,高于同期滬深300指數的7.77%和上證50指數的6.48%。
該指數覆蓋A股市值排名301至800名的股票,平均自由流通市值為137億元,被譽為“中盤股大本營”。其在新經濟領域布局突出,超配電子、醫藥生物、國防軍工等行業,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市值權重占30%。
據了解,該指增產品擬任基金經理田大偉具有15年從業經驗,曾管理多只公募量化基金、量化專戶產品,他的投資策略不會進行過多的主動判斷,而是借助量化模型,來選擇股票和分配權重。
首先,收集并清洗基本面、量價、高頻及一致預期等原始數據,按日整理入庫;其次,基于這些數據研發盈利等阿爾法因子(如綜合多位分析師預測及歷史準確度賦權修正),持續優化因子質量;隨后,根據檢驗與經驗篩選有效因子,通過回歸或機器學習模型確定因子權重;接著,運用組合優化算法,在控制成份股、行業、市值等風格約束下,以最大化阿爾法因子得分為目標計算目標股票及權重;最后,結合主動管理團隊的股票黑名單及異常值監控,對受特殊事件影響的公司進行個別調整,形成最終投資組合。
此外,在風險控制方面,田大偉表示,一方面要重視行業與風格中性,另一方面注重跟蹤指數的偏離度控制,避免風格漂移導致的風險暴露。
Alpha因子挖掘與驗證
據了解,目前興證全球基金量化產品策略的落實依托投研團隊、風險管理部、信息技術部、交易部等多部門協同作業,專業團隊緊密配合,形成全面的投研交支撐體系。其中,量化團隊最為核心的工作就是聚焦于Alpha因子的挖掘與驗證,據了解,目前系統內每天跟蹤的因子超過2000個。
“我們工作很聚焦,就是在找一個個阿爾法因子,每個阿爾法因子就是一個投資邏輯。”團隊已經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因子研究流程,從因子來源、檢驗到實盤應用形成了標準化操作。此外,興證全球基金自研量化策略“研發+交易+跟蹤”一體系統,可以高效賦能這套量化策略的實踐。
量化團隊的另一特色是高度協同的作業模式。通過構建共享代碼庫和模塊化框架,既保證了集體智慧的整合,又保留了個體創新的空間。“只要團隊業績好,每個人都會好。”田大偉如是說。
這種模式的效果已經得到驗證。Wind數據顯示,田大偉管理的興證全球中證A500指數增強基金自2024年12月24日成立至2025年8月31日,A份額實現收益16.00%,超越基準0.66個百分點;今年以來超越基準1.91個百分點。
展望量化投資未來,田大偉認為行業“算力軍備競賽”意義有限——投資非機械重復可成專家的領域,AI更擅長的恰是“熟能生巧”。他強調AI在投資研究中的應用是重要方向,團隊正持續研發機器學習模型。談及當前市場,他指出國內政策積極、資本市場獲多方呵護,權益市場下行風險可控且上行空間猶存。
工具化投資“正當時”,構建指增產品矩陣
興證全球基金在指數增強領域已有15年積淀,自2010年發行首只指增產品以來,目前布局了滬深300、中證800、中證A500、滬港深300、滬港深500等多只指增產品,各有側重,形成了系列圖譜式的布局。
2025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旗下4只指增基金共吸引超61萬持有人。特別是在港股指增產品方面,興證全球已經率先布局了滬港深300和滬港深500指增產品,成為市場上少數能夠同時覆蓋A股和港股指增產品的基金公司。
在田大偉看來,指增產品和主動管理基金以及ETF都有著天然的交集。“美國市場的主動產品比較看重基準,一旦跟業績比較基準強綁定,就有些類似指增的屬性。而指增和ETF也是相對統一的,它們都具有工具型產品屬性。”田大偉要做的是紀律化的工具型投資,堅信明確的風險收益特征是產品的生命力。不追求短期業績爆發,而是通過嚴格的紀律和風控,提供長期、穩定、可解釋的超額收益,品質可控、穩定輸出。
這種產品策略的背后,是對市場發展趨勢的精準把握。田大偉表示,隨著監管引導公募基金強化業績基準約束,工具型產品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
國金基金姚加紅:“分散+多元”成量化超額兩大抓手,模型迭代應對高頻切換

A股板塊輪動常態下,上證指數沖擊3900點歷經紅利、創新藥、CPO等熱點切換,當前市場風格仍頻繁變動,“主線板塊”亦存更替風險。國金基金量化投資中心總經理姚加紅指出,震蕩市中投資者易陷情緒化交易,而量化投資憑借嚴格紀律性規避人性干擾確保策略精準執行,并通過分散化組合有效管控非系統性風險。
全市場量化選股
A股行情起伏不定,板塊輪動始終是貫穿其中的核心特征。姚加紅認為,受主觀判斷局限難以敏銳洞察市場變化,可能會錯過投資窗口。
“此外,地緣政治、宏觀經濟預期及短期消息面等因素可能加劇市場波動,引發情緒化交易;同時,經濟轉型期部分行業或公司基本面存在快速變化風險。在注冊制全面推行的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數量已突破5000家,部分個股因研究覆蓋不足,可能存在信息挖掘不充分或定價偏差的機會。”姚加紅表示。
主動量化基金的核心價值體現在三方面:一是通過全市場模型掃描與選股,跨市場捕捉結構性機會;二是以紀律性執行策略,弱化人性弱點,減少主觀決策偏差;三是通過數百只個股的低倉位分散配置降低非系統性風險,結合海量數據分析追求超額收益。
姚加紅介紹,相較于公募基金指數增強產品,全市場量化選股策略的約束條件更為寬松,在挖掘超額收益方面具備更廣泛的機會空間。從長期維度觀察,該策略有望實現更具確定性的超額收益,且理論上對不同市場環境的適應性也更強。“此外,全市場選股策略容量更大,競爭激烈程度低于主流寬基指數的量化指數增強策略,也有更豐富多維的超額收益來源。”
兩大維度尋超額收益
在姚加紅看來,追求超額收益主要有以下兩個重要方面:一是收益來源的多樣性,更能適應多變的市場環境,力爭使超額收益表現相對持續;二是持倉分散度高,避免押注單一風格或者行業帶來的較大波動。
國金基金采用技術框架支撐的“多策略”選股模型,基于“自上而下”思路按市場風格等上層維度劃分預測目標,構建多個獨立訓練的子模型,通過子模型整合與組合優化生成投資組合(團隊已開發數十個多維度子模型)。
隨著線性模型挖掘充分后面臨瓶頸,引入復雜非線性模型成為必然,但其強表達能力易引發過擬合。姚加紅指出,應對關鍵在于:越復雜的模型越依賴大量數據訓練,故私募量化應用機器學習效果較佳;公募受限于高頻策略限制,需通過權衡模型復雜度、深化模型特性理解、采用獨立風險模型驗證歸因等手段防范過擬合。此外,極致行情中風險控制保障量化策略穩健運行,如國金基金全市場選股策略通過限制單一個股低倉位(前十大重倉占比約10%)及動態調整因子權重實現。
姚加紅表示,通過風險模型可以將組合相對于基準的跟蹤誤差控制在目標范圍內,即便短期看好某些行業或風格,偏離幅度也受嚴格限制,力爭超額收益相對持續。團隊所采用的機器學習架構“多策略”模型從不同維度獲取投資機會,超額來源豐富,動態適應不同市場風格,避免單一模型在特定環境下較大波動,平滑整體組合的表現。
量化策略依舊能“大展拳腳”
對于當前市場,姚加紅表示,今年以來A股整體保持較強韌性,市場交投活躍度較高,熱點呈現分散化且頻繁切換的典型特征——這種環境在較大程度上為量化策略的發揮提供了適配土壤。當然,若市場出現資金極致抱團的極端情形,短期內可能對量化策略獲取超額收益形成一定制約;但需注意的是,此類高度極致的市場狀態往往蘊含較強的均值回歸動能,后續調整過程中反而可能為超額收益創造補償機會。
他認為,量化基金核心價值在于挖掘市場非理性定價機會,超額收益源自長期捕捉這類機會,貝塔因素導致短期波動或階段性擾動產品凈值,但市場大環境相對均衡,長期仍有機會逐漸積累超額收益。
“較長時間維度看,能持續提供超額收益的量化產品為投資人提供了合適的權益類資產配置工具,國金公募全市場量化選股產品始終踐行力爭為市場提供相對持續超額的量化產品的理念。”姚加紅表示。
排版:汪云鵬
校對:劉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