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安仲文
今年以來,在AI產業鏈、創新藥、北交所等股票引領市場漲勢的背景下,成長風格基金獲得了顯著的超額收益。
Wind統計顯示,截至9月30日,年內收益率超100%的約40只主動權益基金主要配置科技、創新藥等成長賽道。由于成長風格基金大多具有高彈性、高波動的特征,對于想要擁抱成長股的投資者而言,相比于追逐牛市爆發力強的品種,優選那些長期跑贏市場的成長產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作為表征成長風格基金的“合格線”,中證太保主動偏股成長基金指數是考量成長風格基金的參考之一。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在全市場主動權益類基金(含普通股票型、靈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中,僅有5只產品自2019年以來連續7年跑贏中證太保主動偏股成長基金指數(數據截至2025年9月30日),由費逸管理的廣發鑫益正是其中之一。
相較于其它成長基金指數,中證太保主動偏股成長基金指數主要有三個特色:一是剔除了單一板塊持倉占比超過70%的行業主題基金;二是剔除了港股持股占比高于10%的基金,更聚焦于A股;三是基于實際持倉對基金風格進行分類,更清晰地反映成長風格基金的表現。因此,能夠連續多年跑贏該指數的成長基金,意味著基金經理投資風格的穩定性和良好業績的持續性。
廣發鑫益成立于2016年11月,由費逸于2018年8月開始管理至今。自2019年以來至今年9月30日,廣發鑫益的區間累計回報達289.16%,相對中證太保成長指數的超額回報為161.03%,區間年化回報22.28%。從各年度的超額回報來看,每年均能跑贏該指數近20個百分點,超額收益分布較為均勻,意味著基金經理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均能穩定創造超額回報。
費逸是一位證券從業15年、有7年公募管理經驗的基金經理,他的理念是投資需要著眼大時代下的長周期,關注主導經濟增長、長期趨勢向上的成長行業。結合經濟轉型升級的趨勢,費逸選定了自己聚焦的兩大核心主線——制造業升級與消費升級,制造業升級重點關注的是電子、新能源板塊,消費升級板塊關注的是醫藥。
從歷史持倉看,廣發鑫益長期配置電子、電力設備、醫藥生物、通信等成長行業。其中,電子行業自2021年以來至今年半年報在組合中的占比一直高于30%。
具體來看,其持有的電子股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蘋果產業鏈的消費電子,另一類是半導體公司。費逸認為,消費電子行業已經進入存量競爭時代,電子行業未來的主戰場是半導體。因而,近年來,他的配置重心也逐步從消費電子向半導體傾斜。
“半導體是具有長邏輯的行業,它的邏輯就是國產替代,中國國產化的比例還較低。未來計劃重點關注芯片設計公司。”費逸認為,該行業蘊含較多投資機會,預期具有較大的業績彈性,類似于前幾年電信行業的快速發展階段。
此外,費逸也重點關注AI對電子行業的影響。他認為,盡管目前市場上尚未出現如智能手機那樣具有巨大影響力和廣泛市場需求的AI爆款應用,但從行業發展動態來看,電子行業在端側的創新已經呈現出積極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