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筆者在調研時發現一家特別的長租公寓企業,他們的幾條產品線都很有特點:一是對接本地商務局,為來本市投資考察的外地企業團體提供短則一個月、長則半年或以上的租賃服務;二是對接本地教育局、衛健委等,為新引進的醫護人員、教師及管理后勤團隊提供長短租及培訓場地租賃服務;三是為本地考研考編的年輕人提供住房短租及自習室、餐飲服務等。
細看這幾條產品線,最大的特征就是,避免了傳統住房租賃領域的“內卷”,聚焦于細分賽道,并將性價比做到極致。目前的酒店或公寓產品,盡管也開發出長短租兼容、做客群服務的產品,但初始成本高,后端的租賃價格降不下來。這家公寓企業瞅準爛尾物業、廢棄或拋售的公寓、個人閑置房源,將拿房成本降至最低,對外日租金僅為酒店或其他公寓產品的2/3左右。
租期在一個月以上的群體,顯然都是租金敏感型的。另外,除了業內都有的小程序一鍵下單、24小時管家服務、拎包入住、智能安防等,這家租賃企業還提供專業化的衍生服務。比如考察團需要的獨立會議室、租車、地接等;比如醫護、教師等團隊需要定期培訓、團建等;比如考研人群需要自習室、可口廉價的早中晚餐飲等,這些服務是傳統產品滿足不了的。
這家企業的經營者告訴筆者,這些是基礎服務,都免費或以成本價提供,甚至一些個性化的需求,由管家反饋過來也會盡量滿足。比如有考研學生的父母過來,如果有當天未出租的房間,會以超低價租給他們。一方面,他們和旅行社、文旅項目對接,開發一些周末休閑度假旅游線路,給這些高強度、高壓力的人群提供放松、休閑的“營養”產品,覆蓋部分成本。但更重要的是,免費或低成本策略有助于情感維護,降低房源空置率,提高老帶新的客戶增量。
這種算大賬邏輯,更能提高總收益。比如,有的招商項目落地以后,后續派駐的團隊也會選擇他們的租賃產品;很多考研考公上岸的年輕人,會再次租賃他們的產品,甚至介紹同學朋友來。筆者參觀樣板間發現,不管是貓眼全覆蓋,房間色調各異的風格,還是花卉綠植點綴,精致的多功能床頭柜等,安全感十足,溫馨感滿滿。這不是花多少錢的問題,而是用心與否。
看下來,感覺這是個多贏的民生實事。首先,它能盤活空置的房屋,給業主帶來現金流,避免因租不出去或價格下跌而無序掛牌,導致房價跌跌不休。其次,它能助力城市招商引資。過去,各地招商“內卷”嚴重,如補貼或稅收返還。現在,無謂的“內卷”沒有意義,招商講究服務、配套和營商環境。在前期考察階段,能給投資方帶來沁人心脾的好印象,先手牌就打好了。
最后,它能提振城市對人口、人才的吸引力。其實,服務于招商引資,就是對城市吸引人口和人才的巨大貢獻。另外,對考研考公的年輕人來說,一段時間都比較拮據。無論是學業或就業、當下生活或未來預期,壓力很大;很多還是個大號的孩子,內心敏感,有的對前途迷茫。在這個階段,若得到細致的照顧,會覺得城市很溫暖,內心充滿感激,未來可能會留在這里。
這家公寓的一個管家告訴我,去年過春節,有幾個學生沒回家,她和另外一個保安就在這里陪他們,還把老家帶來的土特產送給他們,除夕還和他們一起包了餃子。后來,她才知道,有幾個學生考研或考公沒過、有的已考了兩三次,心理壓力大,身上沒啥錢,也不想回家,就住在這里。她說,這些孩子和她的女兒差不多大,他們不容易,應得到父母般的關照。
由這個微觀案例,筆者聯想到,穩樓市要靠新模式,著眼點要放到每一類群體。具體來說,貼近日常工作和生活,分析新特征和新變化,供給相應類型的居住產品。在這個過程中,政策考慮要長遠一點,居住價格切合支付能力,把居住產品和服務結合起來。年輕人也好,創業者、投資者也好,能以低成本、體面的方式安居,就是為城市所包容,必然壯大住房消費的潛在力量,這就是房地產的新模式,也是行業穩定的長效機制。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