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資本市場正對AI系統性重估,中國資本市場已進入科技大牛市。”達晨財智執行合伙人、首席投資官肖冰10月24日在2025達晨企業家峰會暨產融大會(浙江)上如是說。

達晨財智執行合伙人、首席投資官 肖冰
面對不確定的環境,企業應如何實現確定性成長?肖冰在演講中提出八大建議,一是將“自主可控、進口替代”進行到底;二是選擇“新興、高成長”朝陽行業;三是極致降本,構筑“超強耐力”和“強大競爭力”;四是技術創新打出“差異化”,從“存量競爭”走向“增量創造”;五是擺脫內卷、全面出海,從中國走向世界;六是順應時代大勢,在AI浪潮中找到新的業務機會;七是構建產業與生態領導力,補齊產業短板,拓展商業邊界;八是積極擁抱資本市場,迎接新一輪科技“大牛市”。
如何應對新技術革命浪潮?
“兩年來,AI浪潮洶涌而至,新的技術革命浪潮到來了!”肖冰說,每一次新技術革命到來時都會摧毀一些行業,但也會誕生一批新興行業和偉大的企業,“因此很多企業可能感覺到恐懼,也有很多企業感覺到欣喜”。
如何面對新技術革命的挑戰與機遇?肖冰引用丘吉爾的話說,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危機,每一場危機都會讓我們真實感受到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啟,“我們不要只看到風險,更多的看到機會”。
在肖冰看來,投資的靈魂是成長,企業的靈魂也是成長,企業家的使命就是帶領企業成長,無論外部環境如何演變,都要帶著企業持續發展。
“在不確定的背景下,我們還是要堅定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和長期主義。”肖冰說,“希望達晨系的企業家能夠穿越目前的不確定性,帶領企業化危為機,繼續成長,取得超越同行平均的增長。”
實現確定性成長的八大建議
肖冰在演講中針對企業如何實現確定性成長,提出八大建議:
一是將“自主可控、進口替代”進行到底。據他透露,早在2018年,達晨的投資策略就確定為“自主可控、進口替代”,將解決中國“卡脖子”問題作為投資的主要方向、主要策略,目前來看非常成功,“往后看,該策略還可以延續下去,將‘自主可控、進口替代’進行到底,且目前向更底層、更基礎、更核心的領域拓展”。
肖冰說,未來“自主可控、進口替代”還是確定性的創業方向,且是存量里的增量,不是找新市場,“企業選擇的方向,如果細分行業里幾乎都是國外企業占據了,行業里已有一批中國公司可以做了,建議不要選擇,達晨也不會再投這樣的企業了”。
二是選擇“新興、高成長”朝陽行業。在肖冰看來,以前認為沒有不好的行業,只有不好的企業,優秀的企業家可以帶領團隊從不好的行業里突圍,但在經濟呈現結構性變化的當下,要修正觀念了,如果處于不好的行業,再英雄般的團隊也很難成功,因此必須要大膽轉型到高成長的新興行業,選擇好賽道。
三是極致降本,構筑“超強耐力”和“強大競爭力”。肖冰說,在當前環境下成本領先非常重要,比同行成本低一點就能活得更長一點,才會有超強的競爭力和耐力,“在當前環境一定要極致地控制成本,占領市場”。
四是技術創新打出“差異化”,從“存量競爭”走向“增量創造”。肖冰說,多年來,世界經濟發展的根基在于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企業的增長以及從競爭中取得的競爭優勢,核心也是技術創新,“消費者愿意為高科技的產品買單,企業可以不卷價格,卷價值”。
五是擺脫內卷、全面出海,從中國走向世界。“近年來,我們一直呼吁企業要重視出海,占領全球市場。”肖冰說,國內太卷,中國市場雖然大,但以我國的制造能力,很多行業都需要更大的市場。另外,我國的商業秩序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競爭環境還有改善空間。
六是順應時代大勢,在AI浪潮中找到新的業務機會。肖冰表示,AI引爆一個增量市場,且這個增量市場才剛拉開序幕,不僅能創造新的產業,也在徹底改造現有所有的傳統產業,機會很多,AI應用與硬件方面特別適合創業公司,也是很多傳統公司轉型的方向,建議各行的企業家都要重視AI帶來的新機會。
“中國資本市場正在對AI進行系統性重估,無AI,無高估值。”肖冰建議達晨系企業努力提高自身的“AI”含量,“達晨也將持續提高投資組合的‘AI’含量”。
七是構建產業與生態領導力,補齊產業短板,拓展商業邊界。“技術是入場券,生態是護城河。”肖冰說,“要建立生態,不要單打獨斗。”
八是積極擁抱資本市場,迎接新一輪科技“大牛市”。肖冰表示,資本市場在發生積極的變化,上證指數又創了十年新高,創業板、科創板都已經進入技術性牛市,“中國科技大牛市已經來臨”。
校對: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