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FOF三季報陸續披露,從截至10月25日的最新重倉基金情況來看,FOF的指數化配置趨勢越發凸顯。個別FOF的前十大重倉基金,9只為ETF,主動型基金已難覓身影。重倉ETF不僅有寬基ETF,還有債券、主題、商品等品類。
在旺盛需求背景下,基金產品也順勢推出多元配置FOF和ETF—FOF等創新品種。指數基金的加入,固然給FOF配置帶來更多選擇,但也對基金經理的配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公募FOF青睞指數基金
10月25日,建信福澤裕泰混合FOF披露三季報,一共有2只指數基金進入十大重倉股,位居首位的是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QDII),國泰黃金ETF位居第四大重倉基金。同是25日披露三季報的萬家優選積極三個月持有FOF,前十大重倉基金中有3只是ETF,除第一大重倉的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外,還有平安中證新能源汽車產業ETF和嘉實上證科創板芯片ETF。
甚至,同泰優選配置3個月持有混合FOF的三季度10只重倉基金,有9只為ETF,涵蓋了寬基、債券、主題(華夏中證機器人ETF)、商品(華安黃金易富ETF)等品種。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華安創業板50ETF、鵬揚中債30年期國債ETF、易方達中證科創創業50ETF的持倉比例,均在10%以上。
除ETF外,普通指數基金也受FOF青睞。中歐盈選穩健6個月持有期混合FOF三季報顯示,其前十大重倉基金中有6只為指數基金。除海富通中證短融ETF、平安中高等級公司債利差因子ETF等ETF外,富國中債1—3年國開行債券指數A、富國中債1—5年農發行債券指數A,均進入重倉基金之列。
公募FOF出現于2017年,很長時間里以主動型基金為配置對象,指數化配置是近年才出現的趨勢。根據華泰證券研報分析,截至2024年末已有90.73%的公募FOF配置了ETF。中信證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FOF重倉持有ETF占比約9.2%。
根據Wind統計,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場一共有近50只FOF的第一大重倉基金為ETF。興證全球優選平衡三個月持有FOF、中歐睿智精選一年持有FOF重倉的ETF均在1億份以上。截至10月25日披露三季報的37只FOF中,有11只的第一大重倉股是ETF,其中的5只ETF持倉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超過10%。
迎合需求上新品
實際上,FOF配置的指數化趨勢不僅表現在需求端,產品供給端的創新也在持續推進。具有代表性的,是多元配置類FOF和方興未艾的ETF—FOF。
截至10月25日,全市場以“多元配置”命名的7只FOF,均成立于2025年,且在投資范圍中為指數基金留出空間。以23日公告成立的浦銀安盛盈豐多元配置3個月持有期混合FOF為例,該基金募集規模27.16億元,權益基金投資策略包括主動和被動基金,后者包含普通指數型基金、增強指數型基金、ETF及各類主題基金。
此外根據證監會官網信息,2025年以來申報的ETF—FOF產品已近20只,其中有7只為9月以來申報的產品,出自景順長城基金、鑫元基金、平安基金、富國基金、招商基金等公募。
從投資比例上看,ETF—FOF將80%以上非現金底層資產配置ETF,是被動指數基金大發展背景下基金公司針對市場需求開發的新型產品。以今年9月成立的興證全球盈豐多元配置三個月持有(ETF—FOF)為例,其投資于權益類資產的比例為基金資產的60%—95%,投資公募基金的資產比例不低于80%,其中投資于ETF的比例不低于非現金基金資產的80%。截至目前,已成立的ETF—FOF中既有權益產品,也有債券產品。
“不僅是FOF,理財等配置型產品都將目光投向指數基金。從我了解的情況來看,一些機構客戶存在明顯的指數配置需求,他們申購的公募或理財產品,必然會有部分配置指數基金。隨著這種需求的增加,指數基金特別是ETF的品類和規模在持續擴容,今年擴容較明顯的是債券ETF。”北京一位債券基金經理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根據Wind統計,截至10月24日債券型ETF規模已超過6800億元,其中有5000多億元是較年初增長的規模。從單只產品看,目前全市場52只債券ETF中,已有30只產品的規模超過100億元。
在策略創新中尋求核心優勢
指數化配置給FOF產品帶來更多選擇,同時由于指數基金品種日趨多樣復雜,對基金經理的資產配置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
深圳一位FOF基金經理表示,指數基金的蓬勃發展會大幅提升FOF的資產配置效率,能引入更多資產類別改善產品特性。就三季度而言,他在FOF投資上大幅增加納斯達克ETF配置,以反映對中美AI科技板塊投資價值的比較和偏好。此外,滬上一位基金經理表示,FOF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不止于專業選股,而更在于多元配置。FOF更能在權益、固收、商品、黃金、海外等多元資產中尋找更優組合,這是普通投資者甚至單一策略基金難以獨立實現的。
但前述滬上基金經理也說道,在指數配置趨勢下,FOF管理者需要更高的多元資產配置能力,比如基準框架搭建能力,以及在這基礎上做出超額收益的能力,還有捕捉各類套利和定價失真機會的能力,包括利用QDII折溢價的情況進行套利,或參與網下IPO的機會,或者大宗交易來取得超額收益。
北京一位FOF基金經理對券商中國記者提及一些挑戰。他表示,當前市場環境下做資產輪動的難度較大,特別是近幾年市場頻繁受到各種沖擊因素影響,資產配置方法和模型容易失效。此外,部分ETF工具流動性不足、跟蹤誤差大等。隨著產品數量增加,ETF—FOF可能會趨于同質化,需在策略創新與差異化競爭中尋求核心優勢。
排版:王璐璐
校對:李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