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進展!
湘財股份吸收合并大智慧的申請已獲上交所受理,A股市場有望迎來繼東方財富、指南針后的第三家互聯網券商。
近日,湘財股份與大智慧雙雙公告,收到上交所出具的《關于受理湘財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申請的通知》。上交所對申請文件進行了核對,認為申請文件齊備,符合法定形式,決定予以受理并依法進行審核。
吸收合并獲受理
這場備受市場關注的金融科技跨界融合正式進入監管審核階段。
根據公告,此次交易采用湘財股份向大智慧全體換股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實施換股吸收合并。
具體而言,湘財股份換股價格確定為7.51元/股,大智慧換股價格為9.53元/股,由此確定換股比例為1:1.27,即每1股大智慧股票可換得1.27股湘財股份股票。
交易完成后,大智慧將終止上市并注銷法人資格,湘財股份作為存續公司,將承繼及承接大智慧的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合同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
這一合并不僅涉及兩家上市公司的整合,更將引發股權結構的變化。
在不考慮募集配套資金的情況下,此次交易后,原大智慧實控人張長虹及其一致行動人將從原本不持有湘財股份變為持有湘財股份總股本的17.32%。而湘財股份實控人黃偉及其新湖控股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從此前的40.37%降低至22.45%,黃偉仍為存續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為進一步支撐業務整合與發展,湘財股份同步計劃募集不超過80億元配套資金,發行對象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
募集資金扣除相關費用后,將重點投向金融大模型與證券數字化建設、大數據工程及服務網絡建設、財富管理一體化、國際化金融科技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與償還債務。
不過,湘財股份和大智慧均提示,此次交易尚需通過上交所審核通過,并取得證監會同意注冊的批復后方可正式實施,最終能否通過審核、取得注冊,以及最終通過審核、取得注冊的時間仍存在不確定性。
行業整合潮下的“金融+科技”突圍
湘財股份與大智慧的合并并非孤例,而是當前證券行業并購重組浪潮中的重要一環。
就在今年,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合并更名為“國泰海通”,191天完成重組全部工作。這一國務院新“國九條”實施以來首例頭部券商合并重組,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史上規模最大的A+H雙邊市場吸收合并案例。
在政策層面,并購重組市場改革正在深化。今年5月,中國證監會公布實施修訂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在簡化審核程序、創新交易工具、提升監管包容度等方面作出優化。
在此背景下,湘財股份與大智慧的跨界合并開創了“金融+科技”的新模式。
除了國泰海通合并、湘財股份與大智慧合并,行業內還出現包括國信證券吸收萬和證券、西部證券收購國融證券、浙商證券并購國都證券等案例。
深圳市在10月22日發布的《深圳市推動并購重組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也提及支持證券公司通過并購重組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一流投資銀行。
“湘財股份吸收合并大智慧符合監管鼓勵上市公司之間加強并購的導向,優化供給側,跨界并購有效取長補短。”一位非銀券商分析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上述非銀分析師認為,湘財股份和大智慧此前已有較強的長期合作基礎,但各自經營上仍然面臨不小的挑戰,并購成為雙方突破發展瓶頸的重要抓手。
在A股市場,擁有券商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已經有指南針和東方財富,兩家公司旗下分別有麥高證券和東方財富證券,均由此前并購網信證券和同信證券而來,獲得券商牌照之后,兩家公司業績大幅增長。
湘財證券總裁周樂峰在接受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行業整合浪潮下,中小券商的生存關鍵在于“特色化+科技化+資本化”三者平衡,通過對自身的精準定位與資源整合,在同頭部券商與新興互聯網平臺日趨激烈的競爭中,開辟新的發展空間。
“兩者合并一體化效應下的‘AI投顧券商’已現雛形?!彼f,在“牌照+產品+流量+數據+科技能力”的資源整合效應下,可通過三重路徑釋放協同價值。
校對: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