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晚間,盟科藥業-U(688373.SH)披露2025年三季報。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實現1.04億元,同比小幅增長6.58%,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虧損1.94億元,同比收窄33.56%。三季報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公司貨幣資金及交易性金融資產合計4.84億元,較2024年末有所下降。財務數據表現雖不亮眼,但眼觀未來,盟科藥業目前或處于業務經營從低谷回暖的關鍵時刻。
作為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盟科藥業目前主要收入來源于首個商業化產品康替唑胺片。據了解,該產品是公司自主設計和開發的新一代噁唑烷酮類抗菌藥,可用于治療復雜性皮膚和軟組織感染等。光大證券指出,一些臨床研究證實,康替唑胺片體現出相較目前主流“超級抗生素”利奈唑胺更出色的安全性和療效穩定性,能克服噁唑烷酮類藥物臨床應用中骨髓抑制的痛點,臨床價值突出。然而自2021年上市以來,康替唑胺片放量速度并不亮眼,商業化兌現能力成為公司短板。
轉機或將來自近期公司推動的定增。10月9日,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對南京海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鯨藥業”)總額10.33億元的定增預案,擬引入海鯨藥業為公司控股股東,交易完成后預計持股比例達20%。此舉不僅將幫助盟科藥業告別長期無實控人的狀態,優化企業治理結構,推動賬面現金儲備增至15億元,從而加速多個在研管線的研發進度,海鯨藥業在醫藥研發、生產及商業化的成熟經驗,也有望快速補足盟科藥業短板,推動康替唑胺滲透率的提升,并為盟科藥業后續產品的市場開拓提供有力支撐。
值得關注的是,定增雖未完全落地,盟科藥業與海鯨藥業已達成多方面戰略合作,覆蓋產品商業化、生產、研發、資本等多個方面。公司指出,若市場資源整合順利,2026年至2028年公司產品銷售收入目標將分別達2.60億元、3.88億元和6.00億元。
良好的業績預期,更來自在研管線的研發進展。據最新披露,公司遞交的注射用MRX-4(注射用康替唑胺鈉)已于2025年5月獲得NDA受理,其申報適應癥是用于治療復雜性皮膚和軟組織感染。MRX-4作為康替唑胺片的水溶性前藥,在體內可轉化為康替唑胺發揮療效,而注射劑型則極大拓展了使用場景。
不僅如此,公司在研注射用多黏菌素類藥物MRX-8的中美Ⅰ期臨床試驗均已順利完成,已獲FDA孤兒藥認證的新型苯并硼唑類抗生素MRX-5在澳大利亞的Ⅰ期臨床試驗也已完成。
此外,圍繞ADC領域,公司指出,基于團隊在康替唑胺片等小分子藥物研發中關于安全性的獨到理解和豐富設計經驗,盟科藥業已成功開發了新型STOPIN(Soft Topoisomerase Inhibitor)平臺,旨在解決下一代ADC開發中由毒素引起的劑量限制性毒性問題。近期,公司與南京蓬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將充分發揮各自在“毒素-鏈接子”平臺以及“抗體開發平臺”的優勢,共同進行若干創新型靶點ADC藥物研發。
未來,隨著定增落地助力盟科藥業突破資金瓶頸,補足業務短板,以及創新研發矩陣的逐步成型,盟科藥業有望“跨過谷底”,實現作為“抗生素第一股”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