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型和新興業態初露崢嶸,是中國股市持續上升的關鍵動力之一。目前,中國經濟傳統周期動力正在出清、觸底和磨底,去庫存企穩的能見度在提高。”在第十九屆上市公司價值評選專家研討會上,國泰海通證券研究與機構業務委員會副總裁、研究所所長路穎表示。
2025年以來,新技術趨勢和新消費動向持續涌現,資本開支開啟上升趨勢。在“實然”不足的時期,解決問題的“應然”是關鍵。路穎指出,中國政策重心向發展傾斜,財政擴表支持民生、提振消費與改善企業現金流;“反內卷”的背后是經濟治理思路的轉變,這種轉變持續優化和推進是必然,也為遠期ROE(凈資產收益率)企穩提供條件。“政策治理更及時、合理、得當,社會發展的不確定性下降,經濟大盤企穩改善的能見度也在隨之提高,這為股市預期上修打開了空間。”
對于中國經濟結構變化帶來的影響,路穎認為,當前中國傳統經濟正加速出清,對經濟的拖累逐步減小。在地產領域,2025年二季度我國住宅投資占GDP比重回落至5.4%,絕對值與下滑幅度均接近美日韓經驗水平,二三線城市地產價格回落幅度進入磨底期,對經濟的拖累將顯著減小。
據Wind統計,2025年、2026年、2027年我國房企國內債總償還金額分別為4694億元、3194億元、3139億元,后續房企債券到期償還金額逐年遞減,信用風險已基本出清。在制造業領域,企業自發供給出清已然開啟,2025年一季度,資本開支同比減少10.6%,增速創近十年新低,而“反內卷”政策的發力將進一步提升盈利困境反轉的可見性。
路穎表示,合理得當的總量政策以及經濟結構的變化,正在推動預期出現積極轉變。2024年“9·24”后政策圍繞化解債務、提振需求與穩定資產價格的“新三支箭”持續發力:通過貨幣寬松、債務重組等方式降低實際利率,緩釋全社會債務壓力;實施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且思路轉向投資與消費并重,直指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問題;穩定股市房市,以穩定中等收入人群的社會財富效應。“更為合理的總量政策有效降低了經濟的尾部風險,穩定了投資者預期。”
路穎強調,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新經濟初現崢嶸,新技術、新消費等商業機會開始涌現,AI、機器人等新興領域資本開支加速,創新藥掀起出海熱潮。“轉型帶來的經濟質量提升正變得更為顯性,而這將推動投資者對經濟的預期企穩回升。”
國泰海通證券研究與機構業務委員會副總裁 路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