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深地經濟概念持續升溫,相關板塊交投活躍,產業鏈多只個股連續漲停。隨著自然資源部提出加快搶占深海、深地等新興和未來產業的標準化制高點,資本市場迅速響應。深地經濟被視為繼低空經濟、深海經濟之后的又一潛在萬億級新賽道。
業內人士認為,地球深部資源開發正成為新一輪戰略布局焦點,深地資源勘探、地下空間建設、核心裝備制造等領域有望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多只概念股表現亮眼
10月23日,深地經濟概念板塊繼續成為市場焦點。Wind數據顯示,截至收盤,深地經濟概念板塊成交額為492.49億元,交易高度活躍,但板塊內部個股走勢有所分化。其中,石化機械、神開股份實現四連板,山東墨龍5個交易日出現4個漲停板,天健集團漲停,長江能科漲逾4%,仁智股份、隧道股份、致遠新能、洛陽鉬業均漲逾2%;惠豐鉆石、力量鉆石、建設機械等則出現明顯回調。消息面上,自然資源部近期明確表示,未來將加快搶占深海、深地等新興和未來產業的標準化制高點。
深地經濟是繼低空經濟、深海經濟之后培育經濟增長新引擎的又一新興領域,主要指的是圍繞地球深部資源開發、深部空間利用等形成的經濟活動及相關產業鏈的總稱,涵蓋深地資源勘探(油氣、礦產等)、地下空間建設(儲能、交通、城市設施)、核心裝備制造、技術服務等領域。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我國深層、超深層油氣資源達671億噸油當量,占全國油氣資源總量約34%。自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七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深層、超深層累計新增油氣探明儲量36億噸油當量,占新增總量的26%。相較而言,深地資源為替代能源提供巨大空間,但目前整體開發率不足8%,堪稱未被充分挖掘的“地下能源寶庫”。
在技術方面,深地探索已有突破。據新華社報道,10月15日,位于四川省劍閣縣的中國石油深地川科1井鉆探深度突破10000米。這一地質條件極其復雜、鉆井難度極高的深地“超級工程”已鉆穿23套地層,深入5.4億年前的震旦系地層,首次進入四川盆地深部“無人區”,標志著我國在地球深部能源探索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相關上市公司積極布局
自然資源部預測,全球深地經濟規模2030年將突破25萬億美元,國內深地經濟相關產業市場規模在2026年-2030年期間則有望突破5萬億元,商業化開發初期增速將達40%。
深地經濟產業鏈細分環節的競爭格局各有不同。中研網的研報認為,深地經濟產業鏈在上游裝備制造環節,由于技術壁壘較高,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在中游開發運營環節,由于資源稟賦的差異和政策因素的影響,市場集中度適中;在下游應用服務環節,由于應用領域的多元化,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
對于這一戰略性機遇,多家A股上市公司在互動平臺作出回應。易普力10月2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高度重視深地經濟發展帶來的戰略機遇,并將其視為未來業務拓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圍繞深地資源開發,公司已初步形成了包括智能爆破裝備與系統、特種爆破技術及解決方案在內的技術儲備。
測繪股份回應稱,對于深海、深地經濟等宏觀發展趨勢,公司持續保持關注。公司的技術研發與業務布局始終圍繞主營業務發展和未來戰略規劃展開,對于符合公司發展方向的前沿技術領域,公司會結合行業動態、自身優勢及市場需求進行持續研究和探索。
梅安森透露,公司產品及相關技術主要用于各類礦山地下空間的智能化安全生產,正在積極開發礦山機器人以實現地下空間無人自主巡檢,目前相關研發工作穩步推進中。
中交設計表示,在深地空間領域,公司掛帥中交集團深地未來產業,聯合集團內工程局、裝備制造單位,組建了深部地下空間利用創新聯合體,聚焦深部地質勘察、超深豎井建造、深部地下硐室及洞室群建造、人工硐室壓縮空氣儲能等技術研發,取得了顯著成績。
值得注意的是,建設工業、楚江新材、寶泰隆等公司則明確澄清并不涉足深地經濟相關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