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下文稱“《公報》”)的發布,讓資本市場和公募行業備受鼓舞,其所傳遞的信號也成為基金投資的核心依據。
多個基金公司從經濟增長、產業核心、投資路徑等角度,深度剖析與梳理四中全會的核心內涵,挖掘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抓手與驅動引擎,緊密抓住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擴大內需、健康養老等投資布局關鍵詞。
基金看好經濟增長態勢
在經濟增長上,基金公司普遍認為“穩”是未來經濟增長的內涵。
長城基金認為,在五年規劃中重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預示著“十五五”期間可能設定更具象的預期性經濟增速目標,與當前潛在增長水平相匹配。與五年前不同,本次會議專門對經濟形勢作出研判,并強調“堅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考慮到提振消費、地方化債等任務已在《公報》中明確,且實現全年“5%左右”增長目標壓力不大,預計四季度政策或以漸進式寬松和落實為主。
永盈基金分析,本次會議明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延續強調“到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暫未提出具體的GDP量化目標,可能會在后續規劃全文中明確。預計“十五五”期間年均GDP增速需要達到、也有望達到4.8%左右,其中,2026年—2027年GDP目標可能定5%左右,2028年—2030年可能定4.5%—5%左右,我國經濟實力有望持續增強。
諾安基金表示,會議對科技、內需、對外開放、民生和共同富裕、綠色發展等領域做出重要部署,全會提出,到2035年實現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重申了“十四五”規劃提出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預計未來十年的年均GDP增速需維持在4.5%以上。
平安基金解讀認為,2035年GDP或人均GDP比2020年翻一番,這個并沒有作為定量目標,但可以作為參考。參考“翻一番”來看,需要2025—2035年實際GDP年均增速不低于4.4%,“十五五”不低于4.7%。按照今年前三季度已實現5.2%的GDP增速來看,預計總體目標實現難度不大。
兩大產業抓手鼓舞公募
不少基金公司認為,科技創新與擴大內需的相輔相成,將成為未來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核心產業抓手。
博時基金首席權益策略分析師陳顯順認為,政策持續推動科技自立自強與新質生產力。全會將“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與“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緊密聯系。部署的核心舉措包括“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及“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旨在搶占科技制高點,讓創新真正成為驅動發展的引擎。
財通基金對《公報》通篇的感受是:聚焦安全,保障安全。具體而言,挖掘國內需求的消費潛力,科技進步并領先是保障安全的切實手段,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強化民生保障來穩定消費預期。宏觀層面要提高配置的有效性,科技進步要引領國家安全和創造新的需求,提振消費要激發國內消費的潛力,形成良性閉環。
諾安基金關注到會議還提出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推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產業蓄勢發力,未來10年將再造一個中國高技術產業,凸顯了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性。
永盈基金認為,會議指明科技進步、發展先進制造業仍是首要任務,預計未來5年,我國將持續加強科技投入,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內需方面,需求端更前置、改善民生更積極,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疊加《公報》提到“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較“十四五”規劃的“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更為積極,指向后續財政支出可能進一步向民生領域傾斜,加大對服務消費支持等,有助于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同時也打開經濟增長新空間。
基金挖掘選股關鍵詞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還為公募基金提供豐富的投資關鍵詞,多家基金公司判斷“新需求、新供給”的邏輯,將在新科技、新消費、新模式等領域顯露布局機會。
平安基金認為,《公報》提及的12項重大任務中,直接涉及經濟推動的有8項,其中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至第一位順位,同時新質生產力緊隨其后,擴大內需、擴大對外開放等仍放在較前位置。這表明未來的選股布局,科技創新仍是核心,“卡脖子”技術攻關或催生高端制造、半導體等板塊機會;此外,綠色轉型加碼,新能源、儲能產業鏈也有望持續受益;考慮到民生保障提上日程,醫療、養老等“銀發經濟”值得關注。
“本次《公報》也新增了航天強國的提法,也將是后續市場重要的交易線索。”博時基金陳顯順認為,《公報》新增“國防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兩項需在 2035 年大幅躍升的目標,而“十四五”的時候只有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這三項,這隱現出國防軍工相關的投資線索。本次《公報》將對外開放的順序有明顯往前移,未來需持續關注出海領域的投資邏輯,以及“一帶一路”、海南自貿港等投資機會。
服務型消費或將成為資本市場的新亮點。長城基金判斷,會議提出“以新需求引領新供給,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將政策重點放在優化消費環境與拓展消費場景上,意圖在國貨“潮品”、文體旅游、銀發經濟等領域培育一批有活力的新消費增長點,這也預示此類投資機會將逐步顯現。
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分析,根據全會內容,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等未來產業將迎來重大機遇。同時,傳統產業的智能化、綠色化改造相關行業,如智能制造裝備、節能環保設備等也將快速發展。此外,服務業中的現代物流、科技服務、數字創意等領域,以及與擴大內需相關的消費升級產業,如高端消費品、健康養老服務等,也有望在“十五五”時期獲得良好發展。
排版:劉珺宇
校對:李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