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晚間,安凱微(688620)發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據公告,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51億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研發費用錄得1.05億元,占公司當期營收的30.13%,較上年同比增長5.18%,為公司中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值得關注的是,公司于日前舉辦“2025安凱微電子開發者技術論壇”(ADF 2025)。論壇期間,公司發布多款芯片新品及智能體端側應用方案,展示其在視覺處理、音頻交互、電源管理等核心領域的技術成果,同時攜手生態合作伙伴共創“芯片+場景”的融合閉環,標志著公司在智能體生態構建方面的持續推進。
產品體系加速演進,芯片方案支撐智能體多場景落地
在本屆開發者論壇中,安凱微集中發布多款覆蓋多模態感知、智能物聯、語音交互及能源供給等關鍵環節的芯片產品,進一步完善其智能體相關產品矩陣。現場發布的AK39AV130、KM02G、AK2659、AK1090、AK5301等芯片,聚焦智能攝像頭、AI眼鏡、智能穿戴設備與便攜能源等典型場景,兼顧低功耗設計、計算能力與視覺交互的綜合需求,體現出公司持續推進端側智能化部署的能力基礎。自年初以來,安凱微已累計推出8款芯片產品,覆蓋從視覺感知到語音交互再到控制執行的全鏈路方案,為“多模態+智能體”生態體系提供底層技術支撐。
除芯片外,安凱微還系統展示了視頻語音感知、太陽能智能攝像、AI眼鏡、智能鎖與桌面機器人等七類特色應用場景的系統方案,進一步拓展了端側智能體的實際應用邊界。論壇現場,多家合作伙伴聯合發布基于安凱微芯片的AI眼鏡、AI耳機、AOV攝像機及智能門鎖新品,構建了從芯片、系統方案到終端形態的閉環生態。同時,20余家企業在展廳集中呈現以安凱微芯片為核心的智能產品與解決方案,進一步豐富“芯片產品+場景應用”聯動協作成果。
據悉,安凱微已成功流片的芯片可覆蓋AI 音頻眼鏡、AI拍攝眼鏡和AI顯示眼鏡等幾類主要的功能形態,目前已進入大規模推廣和客戶產品開發/調試階段。
產業研討匯聚共識,多模態與智能體技術融合加速推進
此次論壇以“從多媒體到多模態,從智能硬件到智能體”為主題,匯聚產業鏈上下游核心合作伙伴、技術專家與開發者,圍繞多模態感知、大模型應用與邊緣智能技術展開深入探討,進一步明確公司在智能體方向的戰略路徑與技術落點。
論壇期間,清華大學教授、安凱微首席科學家張長水博士系統梳理了AI從“專用”向“通用”的演進邏輯”,未來多模態融合將成為智能體發展的關鍵基礎,并強調智能體作為具備自主執行能力的系統,在落地路徑上仍需技術與產業持續攻堅。
日前,安凱微基于長期戰略規劃,對視啟未來進行增資。公開資料顯示,視啟未來由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以下簡稱“IDEA研究院”)孵化,承接了IDEA研究院發布的通用視覺大模型DINO-X和核心研發團隊及知識產權。在此次論壇中,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講席科學家、視啟未來創始人張磊博士從通用視覺大模型角度出發,系統介紹了DINO-X模型在多模態感知與邊緣智能體中的應用探索。張磊博士指出,視覺感知將成為構建環境理解型物聯網的核心環節,具備端側部署能力的小參數模型有望成為邊緣智能體的“視覺大腦”。資料顯示,DINO-X是業界先進的通用視覺大模型,具備強大的開放世界目標檢測與理解能力,在多個基準測試中達到領先水平,其技術應用前景廣闊,應用領域涵蓋具身智能、低空經濟、自動駕駛、工業檢測、智能安防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由昊辰資本管理合伙人湯濤主持的題為《多模態與智能體離我們有多遠?》的圓桌討論上,多位產業界行業資深人士普遍認為,多模態大模型已經形成了較多的應用場景,但在專業化場景中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未來多模態與智能體在端側落地的主要困難在于算力成本與功耗的平衡。作為安凱微的長期合作伙伴,熵基科技、慧為智能等多家產業鏈客戶也分析了專用場景下的低算力市場需求,同時表達了對安凱微通過技術優勢和能力助力智能體落地、持續迭代開發的期待。
結合豐富的自研IP和在SoC架構技術相關的積累優勢,安凱微已在某些芯片實現對成熟制程結構最優化的目標,未來在端側產品將在高集成度、低功耗的演進趨勢下不斷進行迭代升級。分析認為,安凱微在本次論壇上通過芯片產品發布、系統方案展示及生態合作成果呈現,強化了公司以芯片技術為基礎、推動產業協同發展的方向。目前,公司正在加快完善從底層硬件到終端應用的系統能力,持續提升邊緣智能解決方案的適配性與應用廣度,助力多模態與智能體相關技術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