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證券時報社與長江證券聯合主辦、香港公司治理公會支持的“破浪香江 智匯華中——華中地區港股IPO培訓會”在武漢舉行。會議獲得湖北省上市工作指導中心、湖北省企業上市發展促進會等機構指導支持,來自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的近百人參會。
湖北省上市工作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湖北作為中部崛起重要支點,現已儲備近1400家上市后備企業,今年已有元光科技等3家企業登陸港股,另有嵐圖汽車等多家企業正在審核中。該中心將深入實施“黃鶴凌云計劃”,為企業赴港上市提供全流程支持。
證券時報社副社長高玉梅表示,當前港股市場活躍,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為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提供了寶貴機遇。證券時報作為權威財經媒體,將持續發揮橋梁作用,助力企業對接國際資本市場。本次培訓聚焦港股IPO政策、實務與難點,旨在幫助華中地區優質企業把握窗口期,借助專業力量穩健走向國際舞臺,實現高質量發展。
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李俊喜介紹,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已有66只新股上市,募資規模超去年全年兩倍。長江證券依托全業務鏈綜合金融服務體系,通過旗下的長江保薦與長證國際,為企業提供從前期規劃到后期資本運作的港股上市全流程支持。
長證國際融資公司總經理鄧思寧與高級經理伍岳,結合湖北地區港股上市公司案例,深入解析了不同路徑下的財務要求、審核流程與常見問題,并建議企業盡早規劃架構、夯實內控,善用“科企專線(TECH)”提升上市效率。
圍繞上市核心環節,長江保薦資本市場部總經理何濤舟提出“行業價值、壁壘價值、成長價值”三維度挖掘模型,強調承銷商應在路演前、中、后全程協助企業精準傳遞投資邏輯,引入基石投資者,實現“價值發現”與“價值傳遞”的雙向賦能。
在法律合規方面,天元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天元香港辦公室主管合伙人李竟弘系統梳理了香港主板上市的多元路徑,深入剖析了上市范圍界定、關聯交易、上市前投資、制裁風險、收購合規及物業證照瑕疵等關鍵法律問題,并結合近期案例提出了具體應對策略。
懷新投資上市公司服務一部總監、媒體關系部總監趙小成指出,IPO期間企業常面臨來自內地、香港及國際媒體的多維審視,應建立完善的輿情監測與應對體系,主動構建核心媒體關系網絡,并通過分階段、有節奏的溝通策略,提升市場認可度。
德勤中國稅務及商務咨詢合伙人朱雷深入解析了企業香港上市過程中的關鍵稅務考量,包括架構設計的稅務優化、股東與高管持股安排等,以及研發費用、關聯交易典型稅務風險的防范與合規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