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0年代的“紅星生產社”“麥田音樂”到00年代的“太合麥田”“海蝶”等經典廠牌,從鄭鈞、許巍、小柯、樸樹、葉蓓到林俊杰、阿杜、金莎、許嵩等不同年代崛起的音樂人,在新人發掘和培養方面成績斐然的太合音樂,正在延續公司的“傳統”。
10月24日、25日,太合音樂旗下麥田未來新星聯盟主辦的“少年紅星音樂計劃”2025終選盛典暨音樂教育產業論壇在上海樂器展期間舉行。
早在2019年,太合音樂就發起了旨在發掘和培養青少年音樂人的“少年紅星音樂計劃”。從2024年開始,該活動與太合旗下的音樂教育廠牌麥田未來新星聯盟聯合拓展成為全國性選拔活動,40組晉級選手將競逐成為“少年紅星音樂計劃”的一員。
“少年紅星音樂計劃”著力發掘千禧年后出生一代的華語流行潛力新人,并以國際化視野和全新的產業思維打通“音樂+教育”的成長路徑。通過這種方式,太合音樂逐步搭建音樂人才發掘與音樂教育培訓的互動體系。
“自流行音樂誕生迄今,幾乎所有成功藝人都是從青少年時期便展露鋒芒,青少年音樂人才的發掘和培養是這個行業的核心動力之一。”太合音樂集團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詹華表示,“太合作為華語流行音樂的重要推手,聚焦年輕一代,為行業培育新銳人才是公司的責任和使命。”
太合音樂發軔于中國原創音樂肇始期,見證了華語音樂市場的發展。數十年間,我國音樂產業發生了巨變,傳統唱片變成了數字音樂;互聯網流媒體變成了最大的音樂播放和收聽渠道。變化尤為明顯的,是付費音樂市場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付費音樂市場快速發展,付費聽歌逐漸成為許多聽眾的習慣。由此催生出的兩大音樂巨頭騰訊音樂、網易云音樂目前港股市值分別高達2782億港元、546億港元。
作為行業資深從業者,詹華見證了音樂產業從粗放向規范的發展歷程。詹華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國內音樂付費市場之所以能迅速發展,版權治理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早在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頒布《關于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責令各網絡音樂服務商于當年7月底前將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數字音樂“免費時代”由此終結,正版數字音樂市場也逐步發展。
作為音樂服務機構,太合音樂同樣受益于版權音樂市場的發展,音樂作品的版權授權收入是目前太合音樂的核心收入來源。
詹華告訴記者:“太合音樂作為國內頭部音樂版權代理機構,已經積累起豐富的版權音樂庫。除了全球三大唱片公司,太合音樂作為國內大型華語流行音樂服務商,獲得的版權收入規模也是相對比較大的。”
除了音樂版權授權收入外,太合音樂當前的業務還延伸到了藝人經紀、演出服務、音樂教育、校園音樂等方面。近兩年,國內演藝市場一片紅火,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甚至“一票難求”。手握“麥田音樂節”等知名音樂節IP的太合音樂,也從火熱的演藝市場中受益。
“內容是公司的核心,有了精品內容,我們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我們希望,在推動公司業務成長的同時,為行業發掘一些有才華的人,這對于整個華語音樂產業鏈都有益處。”詹華表示。